潭水亭
Google评价: 4.6更新日期:2023-09-21
介绍
潭水亭(已有200多年历史)位於台中市潭子区潭阳里,系为本区信仰中心。
於乾隆期年间,有木根观音,随水漂流至下潭仔,夜间发亳光;先民便依潭边在竹林下建一间石头砌成之小庙,做为供奉之所。
嘉庆六年(1801)庄民鉴於信众渐盛,鸠资在潭边建亭祀『潭水亭』,即由此肇始。道光四年(1824)翻修,庄民并立匾为记。迨光绪四年(1878)在大埔厝林其中、三分埔林振春的捐资整修并增建拜亭,此後庙貌完整,来往香客络绎不绝。民国九年水灾泛滥,冲坏殿壁梁柱,庄民林琼彰,傅鍚祺,林溪瓦等人倡议迁庙,并有瓦瑶子林逢源捐地二分充作庙地,於同年四月重建,民国十二年奉天完工。
民国五十七年,因该庙瓦顶时常漏水,地方热心仕绅戴春波,乃倡鸠资重修,善男信女踊跃乐捐及虔心信士吴田慷慨捐献庙前土地四十一坪作道路、方便信众及车辆通行,遂同年七月重修扩建,迨民国六十五年冬月落成,民国七十年成立管理委员会。
转眼又过了半世纪,戴主委尽心尽力合众鸠资,於民国八十年购买庙後民宅十一间,改建成大雄宝殿,於民国九十年完成。原後殿及两侧厢房瓦顶时常漏水,於九十三年成立修建小组,拆除扩建为中殿,保留主殿(观音殿)成为一罕见的庙中庙型建物,九十六年五月购买庙埕土地160.8坪,於民国九十六年底完工,而有今日庙貌,并在戊子年啓建庆成安龙谢土祈安植福三朝清醮大典。
潭水亭扩建专辑 民国94年1月~民国97年7月完工
潭水亭前殿供奉观世音菩萨,配祀善才龙女,金碧辉煌,开基『水流观音』也安奉於此。後殿二楼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护法韦驮菩萨、伽蓝尊者菩萨,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及万佛墙,一楼供奉地藏菩萨及万佛墙,中殿三楼供奉玉皇大帝,二楼供奉三官大帝、神农大帝、玄天上帝、斗姥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六十甲子太岁星君,一楼供奉天上圣母、关圣帝君、注生娘娘、至圣先师、文昌帝君、巧圣先师、城隍爷、司命真君、福德正神、中坛元帅,两侧设会议、办公室、服务台等。
潭水亭庙地广阔,庙宇建筑雄伟,庄严弘法利生的道场,结构完整而古意盎然;北端建有绿瓦文化走廊(现已拆除),西南筑有古色古香的六角亭,周围遍植草木,苍翠宜人,是当年迁庙前潭水亭旧址;如今已成为乡民心灵寄托、祈福的好场所。
文字出处:潭水亭观音妈庙
於乾隆期年间,有木根观音,随水漂流至下潭仔,夜间发亳光;先民便依潭边在竹林下建一间石头砌成之小庙,做为供奉之所。
嘉庆六年(1801)庄民鉴於信众渐盛,鸠资在潭边建亭祀『潭水亭』,即由此肇始。道光四年(1824)翻修,庄民并立匾为记。迨光绪四年(1878)在大埔厝林其中、三分埔林振春的捐资整修并增建拜亭,此後庙貌完整,来往香客络绎不绝。民国九年水灾泛滥,冲坏殿壁梁柱,庄民林琼彰,傅鍚祺,林溪瓦等人倡议迁庙,并有瓦瑶子林逢源捐地二分充作庙地,於同年四月重建,民国十二年奉天完工。
民国五十七年,因该庙瓦顶时常漏水,地方热心仕绅戴春波,乃倡鸠资重修,善男信女踊跃乐捐及虔心信士吴田慷慨捐献庙前土地四十一坪作道路、方便信众及车辆通行,遂同年七月重修扩建,迨民国六十五年冬月落成,民国七十年成立管理委员会。
转眼又过了半世纪,戴主委尽心尽力合众鸠资,於民国八十年购买庙後民宅十一间,改建成大雄宝殿,於民国九十年完成。原後殿及两侧厢房瓦顶时常漏水,於九十三年成立修建小组,拆除扩建为中殿,保留主殿(观音殿)成为一罕见的庙中庙型建物,九十六年五月购买庙埕土地160.8坪,於民国九十六年底完工,而有今日庙貌,并在戊子年啓建庆成安龙谢土祈安植福三朝清醮大典。
潭水亭扩建专辑 民国94年1月~民国97年7月完工
潭水亭特有的庙中庙
潭水亭前殿供奉观世音菩萨,配祀善才龙女,金碧辉煌,开基『水流观音』也安奉於此。後殿二楼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护法韦驮菩萨、伽蓝尊者菩萨,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及万佛墙,一楼供奉地藏菩萨及万佛墙,中殿三楼供奉玉皇大帝,二楼供奉三官大帝、神农大帝、玄天上帝、斗姥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六十甲子太岁星君,一楼供奉天上圣母、关圣帝君、注生娘娘、至圣先师、文昌帝君、巧圣先师、城隍爷、司命真君、福德正神、中坛元帅,两侧设会议、办公室、服务台等。
潭水亭庙地广阔,庙宇建筑雄伟,庄严弘法利生的道场,结构完整而古意盎然;北端建有绿瓦文化走廊(现已拆除),西南筑有古色古香的六角亭,周围遍植草木,苍翠宜人,是当年迁庙前潭水亭旧址;如今已成为乡民心灵寄托、祈福的好场所。
文字出处:潭水亭观音妈庙
快速导航
进入后可依您的出发地,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打卡热点
【本区图文皆介接自社群网友分享。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问题请通报平台】
人气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