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冷圳纪念公园
Google评价: 3.7建议旅游时间:2-3小时
更新日期:2023-08-31
日本人为了发展台湾的制糖业,致力培育并繁殖蔗苗,选中气候、土质都很优良的新社河阶群台地,设立大南庄蔗苗养成所,不过由於台地缺水,必须寻辟水源,几经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才选定大甲溪上游的白冷高地。为了引大甲溪水,工程人员想到了「虹吸管原理」,而造就了现今的白冷圳。
介绍
白冷圳创建於昭和3年(1928),原专为灌溉台湾总督府大南庄蔗苗养成所蔗苗繁殖场而设,光复後改为农林厅种苗场。
日本政府在昭和2年(1927)开始有灌溉设施之想法,并获得当时议会通过花费日币145万余圆之预算,於昭和3年(1928)12月开工,昭和7年(1932年)5月完工,施工时间为3年6个月,总计工程费为104万圆,并於9月完成通水试验,10月14日举行通水仪式。在仪式中由台湾总督府殖产局长殖田殖局先生,将大南庄蔗苗养成所工事导水路命名为「白冷圳」。
导水路长 16.5 公里, 全线圳路设於山腰竣坡处,除明渠外,主要构造物有隧座 22 座、渡槽14库及3座倒虹吸工,其中一座倒虹吸工长度346 公尺,管径 1.2公尺跨越山谷,为巨大水利工程。
921地震後,因圳路受损,农田水利会兴修新水管於旁(漆蓝色),形成新旧并列景况。因系将虹型管倒置,管型与虹吸管原理恰恰相反,而惯称为倒虹吸管。
倒虹吸管系以连通管原理设计而成,漆成绿色的钢制圆管延着山坡攀附,工程艰难度不可言喻,美丽壮观的二号倒虹吸管为全远东最大的倒虹吸管,民国90年获选为全国百景第26名。
服务设施
- 步道
快速导航
进入后可依您的出发地,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人气
4.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