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279 項結果
柳原教會為大正4年(1915),依梅甘霧(Rev.Campbell N. Moody)牧師提供的英國教會圖樣所興建,於大正5年(1916)10月竣工。戰後,在舊教堂南側增建新聖殿,民國87 年又大興土木,完成地下停車場、主日學教室、辦公室、牧師館等。柳原教會舊教堂平面圖,為簡單的長方形平面,是為早期基督教教堂的基本造型,稱為「巴西里卡」平面,其造價低廉,採光良好,視線絕佳,是最早簡單的基督教堂最好的範例。 (本文選自 柳原教會 官網)
由於中華夜市已有40年歷史,許多攤販都已經傳承數代,聚集了許多老字號小吃攤,還有蛇肉、鱉等的另類小吃。除了老字號小吃,日新及全球兩間院線片戲院、萬代福二輪片戲院也位於此,可說是吃喝玩樂集於一街。
臺中站距基隆站起點193公里252公尺,為中部地區第一大站,位居臺灣西部鐵路縱貫線的中心。新站體座落於東區新庄里,附近有多家公路客運及國道客運業者,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網。1905年5月15日通車啟用,1908年4月1日臺灣西部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同年10月24日並在臺中公園舉行全線通車大典。於1995年內政部將臺中站審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文資法修正後為國定古蹟),保存此一深具歷史及建築意義的火車站。
位於臺中市中區三民路與台灣大道一段處,是台中美食集中地。市場內的爌肉飯、麻芛、香菇肉羹、紅茶、麵攤,都是有數十年歷史的老小吃攤,隨意撿家坐下,端上的都是一碗碗經過數十年歲月,無數老饕鑑賞過的美食。在此,你也可以見到許多台中老饕來這一解嘴饞。在逛街品嚐美食之際,別忘了抬頭看看市場內歷史悠久的屋頂、或是街角的樓梯。
東協廣場(舊稱第一廣場),鄰近台中火車站,在綠川西街上,樓高13層,是一間由臺灣大道一段、繼光街、成功路及綠川西街包圍的綜合性休閒娛樂廣場。位於站臺中車站前商圈,內規劃有地下停車場、精品服飾用品店、美食街、電影院(第一影城)、KTV、電動遊樂場、撞球俱樂部、保齡球館、溜冰場、民歌西餐廳等等,多為青少年與外籍勞工休閒去處。鄰近於臺中車站、臺中公園、臺中州廳等,因東南亞異國商店聚集,現有「台中小東南亞」之稱號。
萬春宮創立於康熙、雍正年間,而現在的建築則是在民國四十七年興建完成,為一古色古香的宮殿式建築。宮內奉祀天上聖母,聖母塑像上懸掛一塊光緒皇帝題賜的「海晏河清」匾額,前殿上方的藻井有如蜘蛛網般由下而上呈尖形,為一吸引人的特別之處。
靠近臺中火車站的綠川旁,一棟由紅磚瓦構成的建築,是臺中以土鳳梨酥一戰成名的「日出」蛋糕團隊買下了宮原眼科的舊址。宮原眼科外部的紅磚牆、舊牌樓被完整保留下來,打造成富有懷舊風情的紅磚木頂式騎樓,走進店內,仿造復古挑高圖書館的裝飾,創造出新舊時代的魔幻空間,店中央一座無法被使用的古井,則被重新打造成現代風的圓型玻璃募款箱,可見設計之巧思。
同為日出集團旗下的第四信用合作社,是繼宮原眼科後另一處老屋改造的成功案例。位於中山路上的第四信用合作社,將老舊的建築賦予新生命,時尚與老建築融合得宜,令人感覺耳目一新。外觀保留金庫的特色,再搭配整建後的設備,裡頭則售賣各式冰品美食,包括鹹點、甜點、芒果冰、及超級豐仁冰。
中區再生基地位於臺中市中區中山路69號2樓,建築物原是台中市最早的第一銀行所在地。臺中中區再生基地由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主任蘇睿弼教授成立,透過官學合作的方式,尋求社區再生的方法。
臺灣太陽餅博物館位址的建築為「全安堂」,為保存良好的百年建築,從日治時代佇立至今,仍不減其風采。早期的全安堂空間作為藥鋪使用,販售進口藥品、民生用品等;而今,經過專業設計團隊的再造,讓老建築重現光彩,並巧妙地融合台中在地傳統產業特色,讓充滿歷史韻味的糕餅文化及百年古蹟激盪出令人讚嘆的火花。
柳川是台中市中心四條重要河川之一,整治之後成為市區首座永續性生態工法開發的景觀河岸,白天景色宜人,晚上燈火璀璨,成為台中新興的熱門景點,不僅是IG打卡拍照的好地方,也是一條會呼吸的河川,兼具了美感與儲水灌溉的功能。
位在台灣大道與自由路交叉口的臺中彰化銀行總行,興建於日治時期,擁有超過100年的歷史,建築仿古希臘羅馬的柱廊式風格,外觀氣勢雄偉,工藝精美細膩,為臺中著名的地標,遂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也是臺灣最早由民間籌資設立的銀行,極具文化資產保存與研究的珍貴價值。
中區綠川原名「新盛溪」,於1912年更名,是日據時期臺中「小京都」計畫中的亮點河川,小小一條新盛橋(現中山綠橋)是當時臺中八大夜景之一。
鮮黃色的招牌,在街口中閃耀著,您會很容易發現這裡,因為從傍晚營業開始,一直到深夜,湧進的顧客人潮不斷,精選的鵝肉,搭配醬料,肉質鮮美、多汁,美味讓人意猶未盡。
五十多年歷史,自由路第一家太陽 餅店,由林益豐和鄭鳳英夫婦倆所共同創立。 住在台中市的民眾,出外時總會買幾盒太陽餅來當成送給好友的「伴手禮 」;搭乘縱貫線火車南北往來的旅客,也買上一、二盒向日葵標誌的太陽餅做為紀念;來台觀光的日籍遊客,也常來這裡購買帶回日本給親朋好友們享用;當我們喫一杯茶、品嚐飲用時,也令人懷念著那一塊皮薄微黃、一口咬下卻充滿麥芽香甜太陽餅。 曾幾何時,台中的太陽餅店愈開愈多,但是品質及口感卻是每況愈下;找 不到一塊餅來填補小時候的回憶;更曾 幾何時,台中市擁有數百家叫「太陽堂」的店,卻難喚回一塊屬於記憶中的太陽餅。 林老板娘說好吃的太陽餅就是要-皮薄、酥香、餡巧!而且要低糖、低油,才能稱為健康甜品。
台中最大名產店,第三代傳人林祺海為緬懷太陽餅創始人「阿明師」,用其名做為店名,以「重現太陽的光輝」為立店精神,唯一榮獲市長推薦,總統見證,深受航空公司指定愛用,產品豐富多元,為台灣伴手禮的領導品牌。 「阿明師老店太陽堂」秉持手工製作,選用法國進口奶油,堅持太陽餅入口即化、層層酥香的技巧,消費者可以從每一塊圓潤完整、金黃色澤的成品中,發現「阿明師」的堅持。一口茶一口餅,輕輕品嚐麥芽餡在口中化開的香氣,感受其入口即化的好滋味。
2000年10月,日本最權威烘焙雜誌PanNews首次介紹台灣的聯翔餅店,他們在日本久聞中台灣"餅的故鄉"有一家製餅頂尖名店,它不但傳承最正統的餅藝精粹,加以改良提升風味,並以研發創新產品見長,引領風行近二十年,於是慕名來台採訪,並且熱誠的將聯翔餅店介紹給全世界。
創立於1954年【太陽堂】由雷家三兄弟共同經營,將酥餅改良為太陽餅嚐起來餅皮酥香、麥芽餡Q軟不黏牙,獨特的風味深受大眾喜愛。 歷經半世紀,雷家三兄弟手中生產的太陽餅超過4.5億個,可繞地球1圈繞台灣40圈;餅藝傳家源遠流長,目前第三代克紹箕裘遵循前董事長雷文雄先生一貫精神理念,以真心誠意待人的精神對待顧客,以細心呵護、關心自己小孩般的愛心對待糕餅,榮獲多家媒體採訪與報導。 推廣台中太陽餅文化及紀念前董事長雷文雄先生一生全心奉獻家庭及公司,特成立太陽餅文化館,可以親自動手做太陽餅、見識鎮店之寶(家傳桿麵棍+創辦人研發筆記)、品嘗美味糕餅、趣味有獎徵答等,讓您有個美好的知性之旅。
萬益食品為保護萬益消費者對產品的品質要求,以衛生、安全為優先的肉類製品,有鑑於生產技術及服務顧客滿意第一防線,以「萬分感恩,益享顧客」為精神,萬益堅持直營門市。
請按esc關閉